據聊城鋼管廠檢測員檢測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逾90萬億元人民幣(約1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
伴隨著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措施的加速推出,中國債券市場在國際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吸引外資表現十分亮眼。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已有逾1800家境外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持債規模近2萬億元人民幣。
據聊城鋼管廠檢測員表示,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境外機構積極配置中國債券,前6個月凈買入規模逾5000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10%,增速相對平穩,沒有出現跨境資金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現象。與此同時,境外投資者多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所投債券品種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均衡。
專家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債券收益率與發達國家相比處于較為舒適的區間,且信用債券違約率整體處于較低水平,具備收益和安全的雙重吸引力。近年來,境外投資者持續增持中國債券,充分反映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對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認可。
據聊城鋼管廠檢測員表示,從外資持有占比來看,目前我國債券市場上外資持有比重約為2%,這個水平明顯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一些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隨著中國債券市場被更廣泛地納入國際主流指數,中國債券市場在全球負利率范圍擴展背景下保持較高的收益水平,外資投資空間較大。
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熊貓債方面,截至6月末,各類境外主體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發行熊貓債超過2100億元人民幣。
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又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其中有3條涉及債券市場開放,包括: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據聊城鋼管廠檢測員指出,根據人民銀行表示,下一步將與有關部門一道,加強中國債券市場及配套制度的建設,制定完善協議規則,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開展風險管理,繼續推進托管結算體系建設,健全債券違約處置機制,為境外機構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發行和投資環境,推動中國債券市場更為開放與國際化。
|